博客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博客网 > 职场 > 正文
读《季羡林人间沉思录》
读《季羡林人间沉思录》
提示:

读《季羡林人间沉思录》

 这本人间沉思录,包括了“人物春秋”“社会图景”和“家国情怀”三个部分。

 在“家国情怀”部分,季羡林先生提到了很多对我非常有启发的观点,例1:中华民族因为爱好和平成性,才在极长的历史时期,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在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成为世界上的奇迹。例2:西方自产业革命以来,恶性膨胀逐渐形成的对大自然诛求无餍的要求,也就是所谓“征服自然”的做法,现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例3:过去谈节俭是对个人,对自己的家庭而言,而我现在讲的节俭是对人类而言的,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生活日用资料,毕竟不是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社会图景”部分,季羡林对很多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我是非常赞同和欣赏的,例如: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穿衣;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活下来,寻找并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给“拆”字亮红灯,尽可能保留古迹等。

 在“人物春秋”部分,季羡林先生回忆了与很多老师朋友的故事:西谛先生、朱光潜先生、老舍先生、胡适、梁实秋先生、傅斯年先生、张岱年先生、沈从文先生、汤用彤先生、陈寅恪先生、周培源先生、董秋芳先生、胡也频先生、钟敬文先生、臧克家先生、赵朴老先生......怎么样?是不是看这些名字,就很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这里只能是列举很少几个例子,但却是足以能证明,读这些文章能读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当时朱光潜(孟实)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在清华兼课,只教文艺心理学,季羡林先生选了这门课,认真地听了一年。后来两个人都被关进了牛棚,孟实先生在那种阴森的环境中还在坚持锻炼身体,打太极拳。 

 例如季羡林先生与老舍先生交往中两件小事也颇为有趣:一件是老舍先生这样一位老北京请大家吃饭,是去西四砂锅居吃白煮肉;另外一件是老舍先生替他付了理发的钱。

例如讲到叶公超教学法非常独特,用的课本是英文版《傲慢与偏见》,几乎从来不讲解,一上堂,就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原文。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季羡林先生有了了解,知道了老先生心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有着忧国忧民的情结,同时,他这样评价他自己的写作:“我写东西,不会有大话,套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能讲真话,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

同时,季羡林先生的文笔非常幽默,他经常能巧妙地改编古诗词,达到一种描述现实的效果,例如:“烽火连十年,家书无从得。”“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人生九十今不稀。”“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等。

季羡林先生在“我的老师董秋芳”一文中,对好文章的要求归纳了三点:第一,感情必须充沛真挚;第二,遣词造句必须简练、优美、生动;第三,谋篇布局必须紧凑、浑成。

这本书中,篇篇文章都是按照这三条来写作的,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一套书。

最后,感谢本套丛书的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感谢丛书的策划人崔岱远老师。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的作者简介
提示: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的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人。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期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季先生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