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博客网 > 养生 > 正文
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

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是什么

答:它的理论基础为半导体物理学;它的工艺技术为半导体器件工艺。近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中大量应用了微电子学的技术。电力电子电路吸收了电子学的理论基础,电力电子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最常用的材料为单晶硅。 电力电子学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现已成为现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该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

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交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 一般工业:   交直流电机、电化学工业、冶金工业   交通运输:   电气化铁道、电动汽车、航空、航海   电力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无功补偿   电子装置电源:   为信息电子装置提供动力   家用电器:   “节能灯”、变频空调   其他:   UPS、 航天飞行器、新能源、发电装置

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什么
提示:

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什么

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技术三个部分,其中电力电子技术是基础,变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电力电子电路的电能变换原理以及控制技术及电力电子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以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电力电子学的概念起源于1902年,美国彼得·库柏·翰威特利用内含液态汞的阴极放电管,发明汞蒸气型整流器,该发明可将电流高达数千安培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而其容忍电压也高达一万伏特以上。 1930年开始,这种原始的整流器开始匹配一个类似于通管技术的点阵式类比控制器,从而实现了直流电流的可控制性。由于正向可通过的电压约为20伏特,进而乘于正向可通过的电流就产生了可观的电功率损失,由此而来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等等也会相应的增加。 随着半导体在整流方面的应用,第一个半导体整流器(硒和氧化亚铜整流器)被发明出来。 1957年,通用电气研发出第一种可控式功率型半导体,后来命名为晶闸管。之后进一步地研发出多种类型的可控式功率型半导体。这些半导体如今也在驱动技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力电子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力电子

简述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区别
提示:

简述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2、电力电子技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 二、应用不同 1、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计算机制作、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纸、记录、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图像等)越来越普遍。 2、电力电子技术应用: (1)一般工业: 交直流电机、电化学工业、冶金工业。 (2)交通运输: 电气化铁道、电动汽车、航空、航天、航海。 (3)电力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无功补偿。 三、作用不同 1、信息技术作用: (1)信息产业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所有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和个人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发挥作用,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3)劳动力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就业结构正在从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变为与信息相关的工作。 2、电力电子技术作用: (1) 优化电能使用。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对电能的处理,使电能的使用合理、高效、经济,优化了电能的利用。 (2)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 (3)电力电子技术高频化和变频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将突破工频传统,向高频方向发展。 (4)电力电子智能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处理与电力处理的融合,使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其发展可能导致电子技术的重大变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目录
提示:

电力电子技术的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1  1.2 开关电源 6  1.2.1 开关电源的分类 6  1.2.2 开关电源的发展 7  1.3 电力电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0第2章 稳态开关电路的分析与建模方法 11  2.1 变换器稳态分析法 11  2.1.1 稳态分析法简介 11  2.1.2 电感伏秒平衡、电容电荷平衡原则和小波纹近似法 13  2.1.3 Boost变换器 18  2.1.4 Buck-Boost变换器 21  2.2 Cuk、Sepic和Zeta变换器 23  2.2.1 Cuk变换器 23  2.2.2 Sepic变换器 26  2.2.3 Zeta变换器 29  2.3 6种DC-DC开关变换器基本电路比较 31  2.4 稳态等效电路模型 32  2.4.1 直流变压器模型 32  2.4.2 电感铜损耗 34  2.4.3 构建等效电路模型 36  2.5 如何对脉冲输入端建模 39第3章 非连续导电模式的稳态分析 43  3.1 Buck变换器非连续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 43  3.2 Boost变换器非连续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 50  3.3 Buck-Boost变换器 55  3.4 Cuk变换器 58  3.5 Zeta变换器 60  3.6 Sepic变换器 62第4章 电力电子器件 67  4.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67  4.1.1 简介 67  4.1.2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68  4.1.3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69  4.2 功率二极管 69  4.2.1 PN结 69  4.2.2 PN结的电容效应 70  4.2.3 PN结的反向击穿 71  4.3 功率二极管的结构及特性 71  4.3.1 功率二极管稳态伏安特性 72  4.3.2 功率二极管开关特性 73  4.3.3 功率二极管性能参数 74  4.3.4 功率二极管的分类 75  4.4 晶闸管 76  4.4.1 晶闸管的结构 76  4.4.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77  4.4.3 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78  4.4.4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80  4.5 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81  4.6 功率场效应管 84  4.6.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4  4.6.2 多元集成结构 86  4.6.3 MOSFET的静态特性 86  4.6.4 MDSFET的动态特性 88  4.6.5 安全工作区 89  4.7 功率MOSFET新进展 91  4.7.1 CoolMOS 91  4.7.2 低压低通态电阻MOSFET 93  4.8 大功率晶体管 94  4.8.1 结构 94  4.8.2 工作特性 95  4.8.3 GTR的主要参数 96  4.8.4 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与安全工作区 97  4.9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98  4.9.1 IGBT基本结构 98  4.9.2 IGBT与功率MOSFET的比较 99  4.9.3 IGBT的工作原理 99  4.9.4 IGBT的特性 101  4.9.5 IGBT的开关特性 102  4.9.6 IGBT的安全工作区 103  4.10 几种新型IGBT介绍 104  4.10.1 IGBT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 104  4.10.2 穿通型IGBT 105  4.10.3 非穿通型IGBT特性 105  4.10.4 逆阻型IGBT 106  4.10.5 沟槽终止型与场终止型IGBT 106  4.11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107第5章 开关电路 109  5.1 开关电路变换 109  5.1.1 交换源与负载 109  5.1.2 开关电路的级联 110  5.1.3 三端单元的旋转 112  5.2 开关电路简单列举 114  5.3 具有变压器隔离的变换电路 117  5.3.1 全桥与半桥隔离式Buck电路 118  5.3.2 正激式变换器 123  5.3.3 Buck衍生的推挽式开关电路 127  5.3.4 反激式开关电路 128  5.3.5 Boost电路衍生的隔离式开关电路 130  5.3.6 隔离式Sepic和Cuk电路 132第6章 开关电源占空比控制芯片原理 137  6.1 开关电源系统的隔离技术 137  6.2 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138  6.3 电压模式控制芯片 138  6.4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140  6.5 软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 145  6.6 单片开关电源 151  6.6.1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 152  6.6.2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153  6.6.3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 158  6.6.4 Topswitch-GX第四代单片开关电源 163第7章 小信号开关电路的建模方法 164  7.1 简介 164  7.2 基本的交流建模方法 166  7.2.1 对电感的波形求均值 167  7.2.2 近似均值的讨论 167  7.2.3 对电容电流参数的波形求均值 168  7.2.4 对输入电流求均值 169  7.2.5 微扰和线性化 169  7.2.6 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构成 171  7.2.7 关于微扰和线性化过程的讨论 173  7.2.8 基本变换器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174  7.2.9 非理想反激式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175  7.3 状态空间平均 179  7.3.1 网络的状态方程 179  7.3.2 基本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180  7.3.3 状态空间平均结果的讨论 182  7.4 电路平均和平均开关建模 187  7.4.1 获得时不变电路 189  7.4.2 电路平均 189  7.4.3 微扰和线性化 190  7.4.4 三端开关网络 193  7.5 开关电路统一的电路模型 196  7.6 脉宽调制器的小信号模型 198第8章 开关电路的传输函数及控制部分设计 201  8.1 波特图回顾 201  8.1.1 单实极点响应 201  8.1.2 单实零点响应 203  8.1.3 较复杂的传输函数 205  8.2 双极点二次函数 206  8.3 二型误差放大器 208  8.4 三型误差放大器 210  8.5 变换器的传输函数分析 212  8.6 开关电源控制的设计 218  8.6.1 引言 218  8.6.2 反馈对传输函数的影响 219  8.7 稳定性 221  8.7.1 相位判据 222  8.7.2 相位裕量与品质因数的关系 223  8.8 补偿器的设计 223  8.8.1 简介 223  8.8.2 利用二型三型误差放大器做补偿放大器 224  8.8.3 超前补偿器 225  8.8.4 滞后补偿器 226  8.8.5 滞后超前补偿器 227  8.9 设计实例 228第9章 磁性元件 237  9.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237  9.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237  9.1.2 磁路的欧姆定律 238  9.1.3 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及其功率损耗 239  9.1.4 线圈中的涡流 241  9.2 几种常用磁性器件 243  9.2.1 直流输出滤波电感 243  9.2.2 交流电感 243  9.2.3 耦合电感 244  9.2.4 变压器 244  9.2.5 反激式变压器 245  9.3 滤波电感设计 245  9.3.1 滤波电感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 245  9.3.2 滤波电感铁芯的几何常数 247  9.3.3 滤波电感的设计流程 247  9.3.4 多绕组电感的设计 248  9.3.5 滤波电感设计举例 249  9.4 变压器设计 251  9.4.1 变压器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 251  9.4.2 变压器的设计流程 253  9.4.3 变压器设计举例 254第10章 软开关变换器简介 258  10.1 硬开关损耗 258  10.2 高频化与软开关 259  10.3 谐振开关的类型 259  10.3.1 准谐振开关电路 259  10.3.2 零开关PWM电路 262  10.3.3 零转换PWM电路 265  附录 常用符号及缩略语 270参考文献 272

电力电子技术的图书目录
提示:

电力电子技术的图书目录

项目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调光台灯的制作 1任务1 晶闸管和触发电路的认识 1任务2 调光台灯的制作 7项目2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充电柜的安装与调试 27任务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7任务2 三相全控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安装 33任务3 安装充电柜 37项目3 有源逆变电路——逆变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55任务1 单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的安装调试 55任务2 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的安装调试 58项目4 直流斩波电路——直流变压器的安装与调试 67任务1 研究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 67任务2 认识复合斩波电路和多相多重斩波电路 75项目5 交流调压电路——晶闸管交流调压器的制作 83任务1 制作晶闸管交流调压器 83任务2 认识交-交变频电路 96项目6 PWM控制技术——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 102任务1 制作简单的变频器 102任务2 制作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 108附录A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119参考文献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