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博客网 > 理财 > 正文
如何理解央行“货币信贷座谈会”?
如何理解央行“货币信贷座谈会”?
提示:

如何理解央行“货币信贷座谈会”?

作者:陈曦,太平洋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202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 我们的解读如下: 第一,此次会议是近年来的第三次“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前两次分别是2018年11月、2019年11月。 从会议公报格式可以发现这三次会议是同一序列,需要注意,2020年没有召开此类会议。 从开会时间看,该会议是不定时的,表现出“相机抉择”的意味,即在需要时开,而不是固定时间开,不需要也可以不开。 第二,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召开之前,都是社融存量增速的持续下行(紧信用)。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何2020年没有开,因为2020年疫情开始已经是持续的宽信用,不需要开这个会。 第三,“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标志着“紧信用”的结束。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两次会议召开之后,社融存量增速都结束之前的持续下行。 图1 2018、2019年两次会议均标志着“紧信用”结束 第四,“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并不标志进入“宽信用”,而可以是“稳信用”。 2018年11月会议之后确实进入阶段性宽信用,然而 2019年11月会议之后则只是“稳信用” ,社融存量增速只是企稳,而没有明显上行。 两次会议的一个差别在于, 2019年11月会议中强调“保持广义货币M2和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 ,而2018年11月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第五,我们认为,2021年8月召开此会议,表明当前社融存量增速已经下降至合意水平,即 “紧信用”阶段结束;之后大概率是“稳信用”,而不是“宽信用”。 我们的依据是, 2021年会议与2019年相同,强调“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其中名义经济增速按照孙国峰的解释,是潜在的名义经济增速,即6%GDP+3%通胀=9%,目前M2增速低于9%,然而目前社融存量增速在10.7%,并不算低,甚至有些偏高,只能说勉强属于“基本匹配”的范畴。 第六,“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内在逻辑是,控制实体经济杠杆率保持不变。 杠杆率=负债/GDP,无论分子、分母初始值多少,只要分子分母增速相同,则杠杆率不变。 “稳杠杆”变为“加杠杆”并不现实,因此我们认为,这个约束条件难以出现放松,也就难以看到“宽信用”(社融存量增速的明显上升)。 第七,社融存量增速与股市有密切联系,社融存量增速触底,为股市反弹提供了条件。 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两次“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之后,股市均出现上涨,这可能不是巧合。 当前股市反映的是过度悲观的经济预期和政策预期,其中政策预期又是关键。我们认为“7.30”政治局会议标志着政策阶段性微调,政策组合由 “紧财政+紧信用+控地产+共同富裕+碳中和” 变为 “稳财政+稳信用+控地产+共同富裕+碳中和(?)” ,经济失速风险基本消失,这意味着股市存在反弹可能。 第八,对于A股行情,我们的定性是估值和情绪修复,类似2014年下半年的“估值重估”。 这种行情 并不依赖经济上行 (事实上我们并不看好未来半年经济), A股反弹只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经济没有失速风险+政策边际重视稳增长+货币相对宽松”。 经济没有失速风险: 经济下行可以,只要不失速、不出现危机就行。股市很大程度上是信心问题,而不是看GDP增速高还是低。美国经济增速比中国低得多,但股市比中国好得多。 政策边际重视稳增长: 7.30之前的政策组合对短期GDP不利,而7.30开始出现边际变化。全力稳增长对股市反而不利,股市最好的环境不是过热,过热反而会导致通胀、政策收紧。政策边际重视稳增长实际对股市就已经很好。 货币相对宽松: 从今年利率看,十年国债收益率趋势性下行,信用债收益率更是大幅下行,这为估值重估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九,我们认为,A股全面“估值重估”的条件已经具备,看好未来半年股市表现。重点推荐以下三个板块: (1)绝对超跌的低估值蓝筹股 ,估值已经跌到 历史 绝对低估值,反弹空间很大; (2)相对超跌的抱团白马股 ,尽管从 历史 绝对估值看仍然偏高,但回到 历史 低估值区间的可能性并不大,“核心资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价值股已经可以越跌越买; (3)高景气度的成长股, 光伏、半导体、新能源,这些行业的景气度没有问题,按照成长性逻辑仍可继续演绎。 第十,债券市场仍然维持乐观,继续推荐2.80-2.85%保持标配,同时收益率越上越买的策略。 近期债券市场对“宽信用”、“宽财政”担忧较大,同时资金面并未像市场想象的那么稳定,导致债市陷入僵局。 我们认为,今年我们只能看到“稳财政+稳信用”,因为财政、信用均存在明显约束。 财政的约束:中央财政要更持续,地方受到隐性债务、项目收益性约束。 信用的约束:通胀的约束 (央行二季度专栏一:基础货币不会导致通胀,信用和财政扩张会导致通胀) 、杠杆的约束 (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 对债市而言, 历史 上炒作“宽信用”、“宽财政”往往提供上车机会, 例如2015年、2016年两次炒作地方债务置换、2018年三季度炒作地方债发行等。 主要逻辑是: 1、“宽信用”、“宽财政”没那么容易实现,更没那么容易带动经济增长。 我们看2015、2016年地方债政府债务置换、2018年三季度地方债冲击之后,经济怎么样了?还是下行。 2、“宽信用”、“宽财政”的目的是“稳增长”,“稳增长”更需要“宽货币”。 我们回顾2015、2016、2018年,宽货币是不变的主线,我们还没见过稳增长时“紧货币”。 3、对债券市场而言,“宽货币”才是直接逻辑。 信用政策、财政政策对债市的影响路径都是比较复杂和间接的,甚至每一次的结果都不一样,差异就是在于利率政策。只要利率政策不紧,那么对债市就只有冲击,而不会改变趋势。 从 历史 上前两次“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来看,之后均出现收益率明显下行 ,而不是上行。主要原因也是在于, 市场并不一定会炒作“宽信用”,反而是可能会炒作“宽货币”。 图2 两次会议之后,债券收益率均为下行 对于债市而言,“紧信用+紧财政”组合确实已经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债券牛市结束,因为我们看不到“紧货币”的可能性,反而有加码“宽货币”的可能性。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无法否认炒作“宽信用”、“宽财政”的可能性,但也无法断言一定会炒作“宽信用”、“宽财政”(太多投资者期待8-9月收益率上行,这导致能否上行又存疑);同时也无法断言不会重复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两次开会之后,收益率均明显下行。 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应对,而不是预判。 我们的建议是: (1)十年国债在2.80-2.85%时至少保持标配 ,这只是收益率下行的合理中枢水平。对于生息资产,等待是有机会成本的,且收益率下行周期勿轻言底部。 (2)如果:债券市场出现炒作“宽信用”、“宽财政”导致的收益率上行,那么:应积极把握调整买入机会。

央行营管部: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 保持房地产信贷有序投放
提示:

央行营管部: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 保持房地产信贷有序投放

10月28日,据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微信公众号显示,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日前召开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货币信贷工作通报会,传达人民银行、北京市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 会上,人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在京金融管理部门与辖内各金融机构一道,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首都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强化政策引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创、文化、高精尖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联合12个部门出台《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持续深化政策服务体系;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印发《北京试点银行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指引》,将经办银行由1家扩围至14家,助推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会同北京银保监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首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联合北京市经信局,指导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专门支持高精尖中小微企业的“高精尖”双益贷产品,实现货币政策工具、政府性资金、信贷资金三者的高效联动,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辖内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支持首都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6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9.5%,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7.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8.3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9.1%。9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59%,创历史新低。1-9月,通过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资金922.3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市场主体5.1万户,同比增长59.4%。 此外,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做出部署。会议要求辖内各银行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确保信贷投放同经济增速相匹配。 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用好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积极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文化与金融示范区建设,在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上做好“加法”,更好发挥金融对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

央行营管部: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提示:

央行营管部: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近日召开2021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货币信贷工作通报会,传达人民银行、北京市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会议提出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北京地区38家中资银行的77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央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在京金融管理部门与辖内各金融机构一道,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首都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强化政策引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创、文化、高精尖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联合12个部门出台《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持续深化政策服务体系;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印发《北京试点银行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指引》,将经办银行由1家扩围至14家,助推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会同北京银保监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首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联合市经信局,指导北京银行创新推出专门支持高精尖中小微企业的“高精尖”双益贷产品,实现货币政策工具、政府性资金、信贷资金三者的高效联动,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辖内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支持首都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着。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6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9.5%,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7.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8.3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9.1%。9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59%,创历史新低。1-9月,通过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资金922.3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市场主体5.1万户,同比增长59.4%。
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对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做出部署。会议要求辖内各银行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确保信贷投放同经济增速相匹配。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用好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准确把握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政策要求,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积极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文化与金融示范区建设,在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上做好“加法”,更好发挥金融对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